当年两个女儿议亲,王老太不满意康家也看不上盛家!王老太爷是两朝帝师,配享太庙,康家虽然家世显贵与王家门当户对,但是康家是非多,三姑六婆人多嘴杂。
奈何康老太爷和王老太爷交情深厚,有约定在先!因此虽然王老太太心中不喜,但也不得不做这门亲事!
盛家庶子,本不配王家女儿,幸好盛家有钱有资产,有勇毅候独女撑起门户,又没有嫡子,门户清净,虽然不够荣耀但很实惠!王老太太想到自己的两个脾气不好的女儿,终究还是点头答应了婚事!
抛开出身和家庭不说,盛纮和康海丰这两个准女婿都一表人才、口齿伶俐,学问也不错,只不过康海丰出身世家,更有公子哥儿的气派!盛纮地位不如康海丰,因此谦恭谨慎,穿戴低调。
因此大娘子和康姨妈同时看上了康海丰!姐姐王若与认为康家是权贵,更有钱,且是世交,两个夫婿自己肯定要挑好的!
妹妹王若弗觉得,姐姐日日拔尖出头欺负自己,姐姐挑得夫婿自然更好的,因此和姐姐争抢康海丰,王若与越是生气,王大娘子越是开心!就像后来如兰和墨兰争抢齐衡一般!
可精明的王老太太却觉得过日子盛家更好一些,人口简单,盛家祖母不是正经婆婆,自然不会摆架子欺负儿媳,盛纮上进,又有钱打点门路!王家帮着做些帮衬,不愁女儿没有好日子过!
而康海丰作为嫡子娇生惯养,风流倜傥又没有担当,护不住媳妇儿,康家情况复杂山头儿多,如果嫁个没有心眼儿手段的女儿过去,恐怕被吃的渣儿都不剩了!
王若弗只好和盛纮定亲,为此她和母亲大闹了一场,直言王老太太偏心!从小好东西都被姐姐抢走,为什么出嫁时夫君的门第也矮一截儿?气的王老太爷连夜搬出家法要教训小女儿。
其实王大娘子对母亲的误会的确很深,甚至有些不知好歹。她年幼时父亲要去苦寒的西北做官,才让做生意的叔父叔母抚养她。所以王大娘子理财算账是高手,亲戚间勾心斗角、修理妾室的手段却根本比不上母亲和康姨妈。
因此,让小女儿嫁盛家是王老太太的用心良苦!林小娘生下儿子长枫那天,王老太太彻夜未眠,连夜派出王者级别的刘妈妈全家作为“陪房”辅佐大娘子这个青铜!
就是生怕女儿受委屈,外孙长柏被父亲冷落!华兰出嫁时,王老太太拿出珊瑚红宝给孙女添妆。而大娘子当年的陪嫁更是丰厚,大约是华兰十里红妆的三倍(长柏,华兰,如兰各一份!)
而如兰六岁时就得到王家送的和田玉锁,上面有天然形成的兰花墨迹。原著里墨兰一番哭闹,盛纮直接把如兰的玉锁给了墨兰,也是石锤偏心眼儿!
而康家作为显贵之家,仅仅一代人过去,就家业衰败,沦落到靠康姨妈嫁妆度日,这反而是王老太太没想到的。连教养最好的嫡女康元儿也只能嫁入商贾之家(盛明兰的堂哥长梧)!
这不仅是康姨妈作妖儿,更是康家几房子孙不肖。因此就连康姨妈这样有手段心狠手辣的女人,嫁入康家也难免被算计欺负。更不敢想王大娘子嫁到康家会怎样!
而作为儿女众多的父母,都难免更心疼日子过的不好的孩子。王老太太对大娘子说:“你也是我身上掉下的肉,我如何不疼你?我如今这是纵横之计!”或许风烛残年的她,只是不想失去任何一个女儿!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黑料吃瓜网 » 《知否》王老太太偏心康姨妈?看原著才知道其实她最疼王大娘子?本溪大王姨看护班